听他细说往事,犹如置身「榕树头」,都是与广东道的患难与真情。从年轻到当下,从黑发到白头,算一算,不知不觉已在那里经历三分之一人生。街坊们都爱喊他「基哥」,今年67岁,在广东道经营菜档已廿多年。

「妈妈五十多年前已在这里摆卖……那年代,我中学会考毕业后,因五科及格便当上老师来,但教书的薪酬不多,偶尔也到菜档帮忙。」基哥曾任夜校老师,也先后在小学和中学任教,听他分享当年跟妈妈学习如何经营菜档,那股老师该有的温文尔雅气场,似乎没丁点流失过。

「最初的时候,妈妈是推车仔四出到街市附近摆卖,例如北河街街市等,直至流动牌取消后,便在广东道排档卖菜……当年这里菜档不多,大多都以卖姜、卖水果为主,后来随着内地供应增多,卖菜的排档才愈来愈多。记得以前要晨早三时许到长沙湾蔬菜批发市场入货,才赶及街坊早上买菜的时间开档。」基哥在廿多年前接棒妈妈的菜档,成了第二代排档档主,因为菜档生意够稳定,也因为工作够自由。

「它(菜档)养活了我们三代人!」

是承传了妈妈的心得,也是自家的经营哲学,「菜靓价钱平」是基哥多年来的坚持,「菜要新鲜点,见到烂菜便马上执出来,街坊才会成为你的熟客!」这些年,基哥菜档的口碑就这样建立起来。生意愈做愈旺,基哥索性在内地自设菜场,每日把自家种的时菜送到街坊手上。

从流动推车档到固定排档,数十年下来,排档受尽风吹雨打。中学时教授电工课程的基哥,深谙当年排档那「土炮式」左穿右搭的电线,尤其在下雨时,随时有漏电之险,也易生火警意外。

基哥的忧虑,近年得以释除。「食环署的排档翻新计划完成后,让我们『一档一电』,好处就是所有的电力装置安全,我们也安心把每日剩下来的蕃茄、薯仔放入排档的雪柜内,毋须如过往般担心老鼠来偷食(因老鼠至爱吃蕃茄、薯仔),加上排档的顶部位置安装了能伸缩的檐篷,一下雨就拉出来,保护档户的菜蔬免受雨水沾湿而烂。环境改善了,街坊也大赞!」

基哥的菜档,每天早上六时半至晚上七时半,几乎年终无休(农历新年除外),纵然回报都是辛劳而来的,但这刻的基哥仍希望长做长有。「没想过要退休……开完档去饮茶,饮完茶回来就继续工作。有工作,有一份(生活和精神上的)支持!」基哥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