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传故事,百听不厌。尽管故事主角总是巧合地遇上类似剧情——儿时随父母在街道上摆卖、走鬼经历一箩箩、最初是流动小贩到后来固定排档,最后承传上一代的心血接手经营排档,只是,一盘生意之盛衰,要有天时与地利,但更在乎人,于是甲乙丙的际遇便不尽相同。程健伟正式继承父业没几年,因为机缘,因为懂变通,他与太太在马宝道经营的排档,近年成了许多印佣闲来必逛、放假必来扫货的聚脚点,全赖那里「平靓正」的印尼服装衣饰。

认识程生和程太的印佣们,都爱以「先生」和「阿姨」称呼之。而「先生」与「阿姨」的经营奇遇,大约在数年前发生。「有趟我到内地买了一批四方巾回来,自觉蛮漂亮的,但回来后被太太质问为何选了这批巾?俨如台布般可以怎么卖?谁知后来摆卖时却有印尼姐姐觉得很适合用来包头,最后50条存货全都卖光了!于是我马上构思转型做印尼(服饰)生意的可行性,就是说,凡是印尼姐姐需要用上的服饰,例如拜神衣饰、手袖、地毡、头巾,甚或时装等,我们都卖!」程健伟照顾小众需要的用心,就这样十传百的传遍本港印佣圈子,生意也愈做愈旺。每到印尼新年前夕,程生和程太总是忙得连吃睡的时间也欠奉。

「记得最难忘是某年的印尼新年前夕,因为忙着把印佣已预订的衣饰分类好,结果我要在货仓里睡觉……她们只放一天假,如果我不整理妥当,她们放假时便无法取得衣饰……由于我们这里款式较多,价钱相宜,印佣很多时购买亲友合用的衣饰寄回乡。」程太说。

数年下来,程氏夫妇与印佣之间,并不止于档主与客人,还有许多情谊。「大家犹如朋友,她们常跟我们闲聊,不时交换一下『今晚煮乜餸』的心得,她们很好,有时会把煮好的食物带来请我们吃。有些姐姐约满回乡了,不久后又回来,便第一时间来找我们聚旧!」程太认为,做生意不能一味儿向钱看,二人的夫妻档能够有识货的捧场客,没人缘势难成事。「有时遇上相熟的姐姐,说忘记带钱,我们便说不要紧,先拿货,钱可以稍后再付!」

就是打从心里的好客之道,成功留住一众印佣姐姐的心。每趟放假购物,印佣们都爱到「先生」、「阿姨」这里来,程氏夫妻档的生意,早已从卖小小的包头巾,到应有尽有的印饰档。幸好,硬件的配套来得合时,刚好配合生意的拓展。

「以前只是三乘四的『铁壳仔』。近年政府资助翻新『铁壳仔』,我们能够放置在『屋仔』内的货物,种类和数目都多了,开铺和收铺的时间也缩短许多,最重要是防火能力比以前好多了,一屋一电箱的安排,令我们很安心地经营下去。」程生相信,马宝道各排档经过翻新后,更能吸引客人游览。

「很希望每位到过香港各有特色的小贩市集光顾的游客,能把我们独有的小贩文化或特色,带回他们的国家去。」他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