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他細說往事,猶如置身「榕樹頭」,都是與廣東道的患難與真情。從年輕到當下,從黑髮到白頭,算一算,不知不覺已在那裏經歷三分之一人生。街坊們都愛喊他「基哥」,今年67歲,在廣東道經營菜檔已廿多年。

「媽媽五十多年前已在這裏擺賣……那年代,我中學會考畢業後,因五科及格便當上老師來,但教書的薪酬不多,偶爾也到菜檔幫忙。」基哥曾任夜校老師,也先後在小學和中學任教,聽他分享當年跟媽媽學習如何經營菜檔,那股老師該有的溫文爾雅氣場,似乎沒丁點流失過。

「最初的時候,媽媽是推車仔四出到街市附近擺賣,例如北河街街市等,直至流動牌取消後,便在廣東道排檔賣菜……當年這裏菜檔不多,大多都以賣薑、賣水果為主,後來隨着內地供應增多,賣菜的排檔才愈來愈多。記得以前要晨早三時許到長沙灣蔬菜批發市場入貨,才趕及街坊早上買菜的時間開檔。」基哥在廿多年前接棒媽媽的菜檔,成了第二代排檔檔主,因為菜檔生意夠穩定,也因為工作夠自由。

「它(菜檔)養活了我們三代人!」

是承傳了媽媽的心得,也是自家的經營哲學,「菜靚價錢平」是基哥多年來的堅持,「菜要新鮮點,見到爛菜便馬上執出來,街坊才會成為你的熟客!」這些年,基哥菜檔的口碑就這樣建立起來。生意愈做愈旺,基哥索性在內地自設菜場,每日把自家種的時菜送到街坊手上。

從流動推車檔到固定排檔,數十年下來,排檔受盡風吹雨打。中學時教授電工課程的基哥,深諳當年排檔那「土炮式」左穿右搭的電線,尤其在下雨時,隨時有漏電之險,也易生火警意外。

基哥的憂慮,近年得以釋除。「食環署的排檔翻新計劃完成後,讓我們『一檔一電』,好處就是所有的電力裝置安全,我們也安心把每日剩下來的蕃茄、薯仔放入排檔的雪櫃內,毋須如過往般擔心老鼠來偷食(因老鼠至愛吃蕃茄、薯仔),加上排檔的頂部位置安裝了能伸縮的簷篷,一下雨就拉出來,保護檔戶的菜蔬免受雨水沾濕而爛。環境改善了,街坊也大讚!」

基哥的菜檔,每天早上六時半至晚上七時半,幾乎年終無休(農曆新年除外),縱然回報都是辛勞而來的,但這刻的基哥仍希望長做長有。「沒想過要退休……開完檔去飲茶,飲完茶回來就繼續工作。有工作,有一份(生活和精神上的)支持!」基哥說。